什么是“觀音”?原來道經中是這樣記載的
時間:2020-01-16 來源:乾坤天機學院
提及“觀世”,可謂大名鼎鼎,在佛教有觀世音菩薩,在道教有慈航真人觀音大士。那么,道教的觀音信仰典出何故?其實,道教的觀音信仰在《道藏》及未入藏的道經中有明確的記載,慈航真人是修靈寶法登真的。
“觀音”二字本出《道藏》首經,全稱《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》之“靈書中篇”中,《道藏》中約有十余種《度人經》注釋本,都對“觀音”做了教義上的闡釋,在此謹選三部經典,從中看祖師對“觀音”作如何的注解,以便正本清源,恢復道統。祖師云:
觀者,觀覺也。是天中帝君之諱,主長夜之錄。音者,八字之音也,能誦八字之音,則真人乘金輪以開冥,玉女揚華幡以披鈕。觀覺主長夜之錄,四冥拔九幽之府,七祖披朗,朽骸還生。
觀者,觀覺天帝之諱。音者,歌音,謂玉京亶婁。其勢長大,上接玄都之阿;每朝會時,阿那登此樓擊大鼓,則諸天真圣皆集歌洞章,自日月戶間,朝元始于虛無也。然后天帝觀覺、領真人登游冶之臺,三唱洞章,以開度人天。
觀,天帝諱。音,即歌音。謂每朝會,阿那先登亶樓,嗚大法鼓,集諸天真,朝元始于虛無之境,開日月之戶。元始命天帝觀覺主長生箓,領眾真登蒼臺,歌洞章之音,開度天人。
各家所言“觀覺”,乃是太黃皇曾天帝,本天帝是東方八天之第一天,即太黃皇曾天,帝郁繿玉明?!皩偾逦⑻?,帝位元陽之炁。此天色黃,炁系西北方梵炁,帝諱觀覺,主長生箓。天中人壽,九百萬歲?!?/p>
《度人經》中的“觀音”及經文注解中,無法證明此乃為天神之號,然而 “觀音”二字,在道教神學中是有特殊意義的,應該與道教的觀音信仰是分不開的。觀音寶誥結尾段有“碧落洞天帝主”之號?!氨搪洹币辉~,亦出自《度人經》中,“道言:昔于始青天中,碧落空歌大浮黎土,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?!逼渥⒃啤疤焐n、炁青,則碧霞廓落,故云碧落?!北搪涠刺?,實指東方天界。是說觀音大士是東方天界之帝主。
通過經文敘述,可以肯定觀音大士與第一天的“觀覺天主”之神格,必定有密切的關系,這也回答了一個歷史性問題。即道教最早信仰的觀音形象是男身,究其源者,為太上弟子也!恐怕指的就是觀音信仰的神格上折射著“觀覺天主”的身影,所以才說觀音是男身。在《洞玄本行經》記載,道言:“昔禪黎世界,隊王有女,字絓(guà)音(一曰繼音,又曰姓音)。生乃不言。年至十四,王怪之焉,乃棄女于南浮長桑之阿空山之中。女乏無糧,食常仰日咽氣,引月服精,自然充飽,體不損常。行山周帀,忽與神人會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,執絓音右手,題赤石之上,語絓音曰:‘汝雖不能言,可憶此也?!\音私心自悼,受生不幸,口不能言,棄在窮山。誓心自愿,得還人中,當作功德,無有愛惜。百劫之后,冀與愿會。天為其感,遣朱宮靈童下教絓音治身之術,受《赤書八字》之音,于是能言。絓音晨夕朝禮天文,道真既降,逆知吉兇,役使百靈,坐命十方。于山而出,還于國中。時天下大旱,人民焦燎。王大懼怖,祈請神明。絓音往白王言:‘常聞山中,有女不言,能感天,王識之乎’?王于是悟,識是王女,迎女還宮。見女能言,王見愧顏。女顯其道真,為王仰嘯,天降洪水,至十丈。于是化形隱景而去?!痹摻浫Q《太上洞玄靈寶真文度人本行妙經》,簡稱《洞玄本行經》,明《道藏》未收,屬古靈寶經之一,明《道藏闕經目錄》卷上錄有《太上洞玄靈寶真文度人本行妙經》和《真文本行經》。說明秦火大變之前,這部古靈寶經是一部完整的道經,后遭秦火炬之。該段“靈寶真文”在《無上秘要》、《云笈七簽》、唐李善注《昭明文選》等類書中,都有引文存世,只是個別文字不同外,其余經文基本一致。絓音成道后,位尊“赤明天帝”。敦煌道經存有該經殘卷六件,王卡先生,依據敦煌寫本、《無上秘要》本、《云笈七籖》本,對該經典作了輯補,使今人又能恭聽到這卷經典的教導法言了,現收入線裝本《中華道藏》第三函三冊中。王承文教授指出,《洞玄本行經》尚有很多重要內容,未備合校之內。如《一切道教音義妙門由起》、李少微《度人妙經》注、《無上秘要·齋戒品》、《要修科儀戒律抄·受持抄》等。完整的單行本觀音經即《太上洞玄靈寶圓通天尊慈航元君本行妙經》,從經名看該經亦是靈寶經之一?!靶找暨€是天宮臣,號乃圓通慈航真。下降暫為莊王女,修真得道阿空行。 發愿度盡世間苦,愿誓灑遍甘露霖。 世人稱念圓通尊,尋聲救苦到跟前?!苯浽唬骸坝秩缥羧諊跤信?,名曰絓音,六極不言,棄之深山,飢餓困乏,性命惙然,逐感真人下降示之,于是病便即愈,具足能言,而得飽滿,歡喜無量?!苯浽唬骸坝痔栍^世音,化在太清境,出洞神仙經;下代教化,為十方導師至極天尊?!?/p>
觀音是佛是道?來盤點一下道教的觀音信仰
那么為何諸多道經記載,觀音又是女真呢?實際上這個很好理解,天尊神韻,福相億千?;蚧凶优?、或化金童玉女、或化香官神童、或化元君圣母、或化靈官天君、或化道人女冠、或化魔王夜乂、又或冥官獄卒等,各具威儀的神妙變化。因此天尊又以女冠之身證道。慈航真人觀世音之圣紀源流,也是眾說紛紜。中國最早的觀音形象為端重慈航,英俊瀟灑,是個男子形象,晉以來演變為眉目清秀,櫻桃小口,成為一個天衣斜披,慈祥典雅的仙姑相貌。另據《觀音大士蓮船經》《觀音妙道蓮花經》《香山寶卷》等觀音經典記載,觀音是興林國妙莊王的女兒三公主——妙善仙姑。
“(妙)善,坐普陀巖,九載功成,割手目以救父病,持壺甘露,以生萬民。左善才為之普照,右龍女為之廣德。感一家骨肉為之修行,普升天界。玉帝見其福力遍大千,神應通三界,遂從老君妙樂之奏,封為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,南無靈感,觀世音菩薩,賜蓮花寶座,為南海普陀巖之主?!钡雷嫣侠暇Ee,玉帝敕封,妙善仙姑才為南海普陀巖之主。我們需要指出的是,道教的觀音元君,又稱慈航大士,或號赤明天帝,即長言之妙善仙姑,乃是上界金真梵炁祖姥元君化凡,為《古靈寶經》傳人,修持靈寶真文,成道后位證道教的圣母、元君和大士等果位。再從今天的造像神韻看,我們信仰最廣泛的觀音,從形象還是圣紀源流,基本上是以道教元君的福相較多,并未有印度菩薩之身影??赡艿澜痰挠^音元君與釋氏之觀世音存在著某些近似之處,有人引導把兩個不同的信仰體合二為一,實乃弱化了道教的觀音信仰,使人不知一二,才形成了今天道、佛不分之結果。道教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,故道經曰:“心印菩提,玄釋本皆無異;真空妙有,佛仙實亦同源。懸牟尼之寶珠,凝從神氣;煉金丹而證果,得自虛無。體不外乎身心,理同歸于性命。然而一人兼備,千古為難,故由佛而玄,則推斗帝,由玄而佛,端重慈航。緬惟,圓通自在天尊,救苦觀音大士?!缎慕洝芬痪?,開萬年觀法之宗;法界三千,輝七寶蓮臺之座。神通莫測,功德難名?!?/p>
分析可見,道教、佛教的觀音信仰各有源流,歷來道、佛二家共同崇拜本教之觀音,對此我們不能視之不見。所以供奉觀音的道場福地很多,有道教的仙山宮觀亦有佛教的佛寺古剎,不能說供奉觀音的廟宇就歸某教所有,也要嚴格區分廟宇的性質。
“觀音正朝”是一卷關于觀音信仰的道教經典,貧道此次校訂“觀音正朝”時,參考了眾多的道教《觀音經懺》《觀音寶誥》以及道教科格之式,刪除原版本中不如法之處,彰顯道教的觀音正信。